两化融合体系认证

  • 产品详情

两化融合贯标项目概述

         一、两化融合的概念及背景

         1、两化融合的概念

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,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;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,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。

         2、两化融合的背景

        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不搞制造业的,而世界发展的历史也一再证明,没有坚实的制造业作为支撑,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。而现代化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时候被称呼为工业化国家,也从侧面表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。

         中国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主要有以下三点:

         a.国际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,围绕抢夺制造业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,世界各国结合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加强战略总体布局和理论方法创新,如美国推出的工业互联网计划和德国推出的工业4.0计划;

         b.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迫切,企业当前推进改革的重点仍主要聚焦于传统竞争能力;

         c.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,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,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均面临创新和变革。


         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历史来看,工业化的发展进程需要经过机械化、电气化、自动化,然后再实现信息化。由于历史的原因,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在追赶发达国家中,目前总体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。另一方面,我国的信息化已经推行了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希望抓住信息化这样一个有力的手段来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,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。因为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,如果我国继续学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,并且要像发达国家那样经过全部的阶段才能完成工业化,我国将有可能永远也赶不上他们的发展进程。因此,中国需要一个加速的过程,要求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,这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,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。

         二、两化融合的历史发展

         1、两化融合认知的发展

         1)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: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。

         2)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:发展现代产业体系,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,促进工业由大变强(作出决策)。

         3)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: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道路,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、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,促进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。

         4)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:加快建设制造强国,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在中高端消费、创新引领、绿色低碳、共享经济、现代供应链、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、形成新动能。

         2、中国两化融合的发展

         1)传统工业化阶段(1949-1978),纯国有的计划经济,学前苏联和自力更生,两化融合既无需求,又无动力,也无条件。

         2)改革开发阶段(1979-1999),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,从纯国有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,从闭关自守向开放引进转变。两化融合在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开始探索发展。

         3)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(2000-至今),加入WTO,面向两个市场,利用两种资源,国有企业改制改革,经济超高速发展,两化融合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。

         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行动纲要,两化融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,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

         3、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政策体系(顶层设计)

         三、河南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申请条件

         1)河南省境内注册的企业,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。

         2)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企业,不分领域、不分行业、不分规模。

         3)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,企业数字化建设有一定基础,成效比较显著,管理规范,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。

         4)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、河南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优先申报。

         5)具有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经验的企业,如质量、环境、能源、职业健康安全、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服务等,优先申报。


         四、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的

         企业围绕数据、技术、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,通过明确管理职责、夯实基础保障、规范实施过程、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,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,目的是使企业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,使企业获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。


         五、企业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好处:

         政府资助: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郑州市给予50万元,河南省给予100万元。

         成本效率:企业信息化之后人力等成本减少,生产及工作效率提高,生产及工作流程全程可视化,出现问题并可追溯到生产及工作过程的每一环节。

         转型升级:传统企业在如今的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进行两化融合是转型升级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。

         实力认证:企业两化贯标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贯标,既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直接体现,优势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,对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传播极具价值。

         竞争优势:以新型能力培育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,将技术进步、组织变革、流程优化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,提高竞争力。

         规避风险:通过顶层设计,规避企业信息化建设常问题和风险,护航企业良性发展。

         提升管理:通过咨询诊断及制度优化,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,以信息化工具规范企业发展。

         申报项目:完成两化融合可以申报两化融合专项、互联网+等工信项目。


         培养人才队伍:通过知识专利,培养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的人才队伍。


         六、两化融合贯标工作的流程

         七、两化融合贯标周期和认证费

         咨询周期2-4个月,评估公示周期2-3个月;认证费为3.8万。



首页
客服